9月18日下午,中心主办的本学期第五期博士论坛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特邀高峰博士担任主讲,以“城市土地配置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为主题,深入探讨土地资源配置与低碳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为破解“双碳”目标下的城市治理难题提供学术参考。

首先,高博士系统阐述了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他指出,当前中国面临碳排放总量持续高位、区域减排任务不均衡的挑战,而“强政府—弱市场”的城市土地配置模式导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进一步加剧了碳排放压力。“土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其配置方式直接影响产业布局、能源消耗与生态空间,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抓手。”基于此,高博士提出“理论机制—实证检验—政策建议”的研究框架。理论层面,高博士从底层逻辑与理论机制双重视角展开分析。他强调,城市土地配置通过直接逻辑、间接机制、空间机制和政策机制等方面对碳排放产生影响。实证检验环节,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分别从直接影响、间接机制、空间效应和政策效应四个维度进行量化分析。
结合实证结论,高峰博士提出四项关键政策建议,包括重构中央—地方协同治理体系、建立跨区域协同治理框架、推行“政府分级管控+市场差异激励”双轨制和完善“机制驱动与政策协同”制度保障,推动土地规划、产业政策、环保标准的多规合一,助力“低碳协同”治理目标落地。
最后,在论坛互动环节,中心各参会人员围绕我国土地配置市场化改革瓶颈、碳交易市场与土地政策的衔接路径、区域碳排放差异成因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一审:丁鼎;二审:郑向杰;三审:张保胜。供稿:中心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