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丁留奇博士主讲了本学期第三期博士论坛,论坛主题为气候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

丁博士首先从全球气候变化对金融体系的重大威胁、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以及研究气候风险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重要意义三个方面介绍了研究背景,然后结合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综述,并给出了气候风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基本逻辑框架。在实证研究部分,通过2011至2021年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日交易数据,采用动态条件相关性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DCC-GARCH)模型结合条件风险价值(CoVaR)指标,从量化角度分析了气候风险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并从气候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气候风险的影响机制。具体分析包括气候风险的资产价格波动渠道与信用风险渠道作用机制的验证。
在研究结论部分,丁博士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水平显著低于非国有商业银行,且气候物理风险对中小型银行的影响更为显著,而气候转型风险对大型银行的影响更具代表性。此外,研究表明,提高气候保护绩效能够有效缓解气候风险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负面影响。
在政策建议部分,丁博士提出:强化气候风险管理与信息披露、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加强金融创新与科技赋能、以及提升金融机构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将是有效应对气候风险挑战的重要路径。
参会的中心研究人员就气候风险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具体影响、气候风险管理的技术路径,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