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协调下的豫鲁合作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8场聚焦区域发展战略的座谈会,致力于推动各区域如何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河南与山东两省率先签订并落实《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者。近年来,山东《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支持菏泽市及鲁西其他四市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政策,对河南周边地市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河南濮阳、新乡、开封、商丘与山东的聊城、泰安、济宁、菏泽交界,区域广阔,地势平坦,人口众多,产业结构相近,淮海经济区、中原城市群等区域发展政策相互交织;具有对接淮海经济区,跨省承接产业、辐射周边经济的区位条件,积蓄了一体化发展枢纽经济的巨大潜能。
二、豫鲁枢纽经济的互联互通
山东沿海港口是河南最重要的出海口。山东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提出要加快提升济南、青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完善烟台、潍坊枢纽全国性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临沂、菏泽枢纽区位优势,加快建成全国性的综合交通枢纽。
而商丘是豫鲁两省枢纽经济互联互通的关键点,商丘定位于豫东桥头堡,历任商丘市领导都非常重视枢纽经济。市委书记李湘豫在5月9日召开了枢纽经济工作务虚会上强调,要聚焦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的目标定位,进一步梳理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举措,推动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面是豫鲁枢纽互联互通的一些思考:
一是政策规划的互联互通。商丘历届市政府持续聚焦枢纽经济战略,率先制定枢纽经济规划。商丘还是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项目工程大多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豫鲁苏皖周边地市包括菏泽、枣庄都在谋划发展枢纽经济,但还缺乏政策协调与合作的体制机制。
二是综合交通的互联互通。商丘具有良好的铁路公路交通体系与基础设施,商丘国际陆港已经建成并与郑州国际陆港开展合作,开行了中欧班列。山东菏泽等多地也建有国际陆港公司,与徐州国际陆港公司相距较近。但各省之间还各行其政,甚至相互争抢货源以完成开行任务,未能够形成“大物流大通道”。
三是内河港口互联互通。河南除了周口建设内河港口以外,商丘也在建设河沱浍港口,商丘港夏邑港区也在规划之中,河港建设能够以“公转水”大幅度降低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而山东自古就是漕运重地,近年来推动小清河航道、洙水河、新万福河等航道通航,正在建设济宁、枣庄、菏泽港口,有望与大运河山东段、徐州段、微山湖水系一起形成豫鲁苏皖航运的综合体系。
四是电商快递互联互通。快递业务是电商物流配送的“毛细血管”和渠道基础。近年来,商丘快递业务量增长较快,在河南仅次于郑州稳居全省第2位,在全国已经超过徐州跻身全国城市50强。而曹县的农村电商也迅猛发展,形成了“北上广曹”的口碑,这为豫鲁传统农区智慧农业与智慧物流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是保税物流互联互通。目前,商丘虞城和民权两家B型保税物流区运营良好,尤其是虞城保税区的进出口额排在全国八十多个B保区的第12名。进口俄罗斯的铝锭、木材、纸浆等大宗货物开始增多。如果与菏泽国际陆港公司协同发力,能够加速推进淮海经济区的内陆开放。
六是铁路节点互联互通。商丘位居陇海线京九线十字交叉口,其中虞城站归属上海铁路局管辖,通过虞城站的货物编组,可以对接上海铁路局的各项政策,促进郑铁、济铁、沪铁的跨区协作。例如商丘民权制冷设备和柘城辣椒大部分通过青岛港出口,豫鲁协作铁海联运能够衔接青岛港,成为中原地区多式联运和铁海分流的货物集散地。
综上所述,豫鲁协作能够放大枢纽经济的能量级,共同解决许多堵点问题。长期以来,物流平台难以整合,内卷分割严重。各地物流园区平台建设较多,但是相互竞争导致市场分割,难以数字化整合推进智慧物流和多式联运,导致综合物流费用过高,一些物流公司依靠补贴运行。尤其是过道经济特征显著,产业支撑较弱。例如跨境电商交易的货物大多产自江浙一带,本地货源明显不足,农贸产品出口量偏低。
三、放大枢纽经济能级的合作之路
一是铁海联运服务创新。利用中原地区的铁路枢纽优势,对接青岛港,共同打造中欧铁路的铁海联运大通道。联合争取中欧铁路陆港通关退税试点,共同探索铁路提单交易;改变货主凭借身份提货规则,扩大转手贸易规模。共同打造中欧班列的大宗货物的仓储转运与提单交易中心。在铁路提单交易基础上,开展商业保理提单业务。围绕大宗货物的标准仓单,创新提单交易和信用证融资工具。
二是协同推进水陆分流。通力合作,联结商丘、菏泽、徐州三地的国际陆港公司,共同打造中部地区“水路分流”货运接驳基地。利用连云港和青岛港两条出海路径以及郑州航空港的“空中丝路”,选择“陆水海空”最优物流方案。共同打造水路联运的报价体系,利用内河水系港口,促进“公转水”以降低物流费用。统筹中原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的运能运力,提升仓储容量、集散能力、调整余地;发挥中部地区腹地经济的战略功能。
三是共同打造冷链运输。利用豫鲁交界地区人口规模和农产品种植与加工优势,培育冷链仓储、冷链运输、鲜活食品等物流交易平台,加快布局冷鲜食品的加工基地和销售网络,形成扁平化、地方化的冷鲜供应链。利用商丘民权制冷产业集聚区的产业优势,对接菏泽、枣庄、济宁、聊城等城市发展农产品冷链运输,培育冷鲜食品物流网络大平台。
四是传统农区内陆开放。利用郑州医药、肉类、粮食等进口口岸,提升豫鲁传统农区的内陆开放水平。利用上合组织的农业合作机制,培育农产品外向型加工经济,促进传统农区的农业机械、化肥种子、灌溉技术、农业劳务的西向出口。依托郑欧班列,集中周边货源,打造“化肥专列”“农资专列”,加快以“农业要素出口”代替“农产品出口”。
五是豫鲁共建大市场。整合豫鲁交界地区的物流平台,以“大物流”加快产品与要素流通,形成豫鲁苏皖交界地区的大宗原材料区域性大市场。鼓励豫鲁两省商会和行业协会加强交流,制订规范行业标准,加快市场信用统一体系建设。以“统一制度”“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和来清除统一市场中的各种制度障碍和地方保护主义措施。